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综述:
罗布泊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东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罗布泊核试验场的面积大约是10万平方千米。
成因:
根据湖水变化,一些探险家认为罗布泊为“游移湖”或“交替湖”,摆动于北纬39°~40°和40°~41°之间。近来中国科学家作了实地考察,发现湖泊的西北隅、西南隅有明显的河流三角洲,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水系变迁时,河水曾从不同方向注入湖盆。湖盆为塔里木盆地最低处,入湖泥沙很少,沉积过程微弱。湖底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只是湖水有时偏北,有时偏南,并非大范围的“游移”。
罗布泊古湖面积: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在最近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罗布泊之谜:
一、大耳朵之谜: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二、诡异之谜: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路过敦煌时,在《大唐西域记》中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三、游移之谜: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四、彭加木失踪:彭加木为广州人,生于广州白云区槎龙村,失踪前为上海科学院援疆科学工作者,并担任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于1959年、1969年、1979年和1980年四次进入罗布泊考察,失踪时为55岁。现妻儿居上海,兄弟在广州工作。彭加木失踪地被称为遇难地,但更多的人沿用失踪称,因至今未有彭加木遇难的痕迹,所以失踪之迷仍是世人关注和希望解释的问题。彭加木最后离开考察队营地时间为80年6月18日上午10:30分,此后音讯杳无。81年5月,新疆科学院在其失踪地修筑一失踪之地碑,以作悼念。 2000年是楼兰发现100年之际,亦是彭加木失踪20周年。
到新疆旅游上新疆龙晟国际旅行社,专业定制,畅享无忧!